游虞山记

张裕钊清代

十八日,与黎莼斋游狼山,坐萃景楼望虞山,乐之。二十一日,买舟渡江,明晨及常熟。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,居于常熟,遂偕往游焉。

虞山尻尾东入熟城,出城迤西,绵二十里,四面皆广野,山亘其中。其最胜为拂水岩,巨石高数十尺,层积骈叠,若累芝菌,若重巨盘为台,色苍碧丹赭斑驳,晃耀溢目。有二石中分,曰剑门,騞擘屹立,诡异殆不可状。踞岩俯视,平畴广衍数万顷。澄湖奔溪,纵横荡潏其间,绣画天施。南望毗陵、震泽,连山青以相属,厥高鑱云,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。水阴上薄,荡摩阖开,变灭无瞬息定。其外苍烟渺霭围缭,光色纯天,决眦穷睇,神与极驰。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,钱牧斋之所尝居也。嗟夫!以兹丘之胜,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,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。岩阿为维摩寺,经乱,泰半毁矣。

出寺西行少折,逾岭而北,云海豁工,杳若天外,而狼山忽焉在前,今指谓易州:“一昔游其上也。”又西下,为三峰寺,所在室宇,每每可憩息。临望多古树,有罗汉松一株,剥脱拳秃,类数百年物。寺僧俱酒果笋而饷余两人已,日昃矣。循山北过安福寺,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。幽邃称建诗语。寺多木樨花,自寺以往,芳馥载涂。

返自常熟北门,至言子、仲雍墓,其上为辛峰亭。日已夕,山径危仄不可上,期以翼日往。风雨,复不果。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。行数十里,虞山犹蜿蜒在蓬户,望之了然,令人欲反棹复至焉。

译文

  清光绪二年秋八月十八日,我和黎莼斋游狼山,坐在萃景楼上,远望虞山,觉得景色很美。二十一日就雇了船过江。第二天早上,到了常熟。这时易州赵惠甫恰巧免官回来,住在常熟,便与我一同去游玩。   虞山后面向东延伸进常熟城。出城斜向西,绵延有二十里地,四面都是广阔的田野,山横亘在中间。其中最好的景点是拂水岩,大石高有几十尺,一层层堆积重叠着,像层积的灵芝,又像重重叠叠的大石盘修筑的平台,有暗青色、红色,斑斓驳杂,光彩夺目。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,叫剑门,陡峭如裂开一般屹立着,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。蹲在岩石上,向下望去,田地平整广阔约有上万顷,澄碧的湖水,奔流的小溪,纵横交错,流淌着,翻涌着,华美得像一幅天然的图画。向南望见毗陵、震泽,山青翠相连,高耸入云。雨气和日光参差错落在各山峰上面,水汽逼近,忽开忽合,瞬息万变。它的外面,烟云弥漫,光色满天,极目远眺,心游天外。岩脚下是拂水山庄的旧址,钱牧斋曾经住过的地方。唉!凭着这么好的山丘胜地,钱先生却糊涂地不能隐居在此终了一生,我和赵惠甫却快乐地不想离开啊!山崖的边侧是维摩寺,经过战乱后大半被毁坏了。   出了寺向西走,稍微转个弯,过了一道岭,然后向北,只见云海豁然开朗,渺渺茫茫,仿佛天外一般,而狼山忽然出现在前面。我指着狼山对赵惠甫说,前些天我在那上面游玩过。又从西边下去,是三峰寺,所在房屋,间间都可休息。走近寺一看,里面很多古树,有一株罗汉松,树皮已经剥落,树干光秃,像是上百年的树。寺里和尚准备了酒菜、水果,请我们两人吃。太阳将要西斜,我们沿着山向北走,经过安福寺,那就是唐代诗人常建诗中所说的“破山寺”,清幽深邃,和他诗中描绘的相符。寺里多桂花树,从寺里过去,一路上充满着芬芳。   从常熟北门返回,我们便到了言子和仲雍的坟墓。上面是辛峰亭。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,山路陡险无法上去,相约第二天去游玩。因为刮风下雨,又没有成行。于是二十四日乘船往吴门去,走了几十里水路,虞山好像还在船篷上面蜿蜒曲折,望去清清楚楚,使人想要掉转船头再去游玩。

注释

十八日:光绪二年(年)八月十八日。
狼山:在江苏南通市南。
虞山:一名乌目山,在江苏常熟县城西北。相传西周虞仲葬此,故名。
尻(kāo):尾部。
迤:往。
騞(huō)擘(bò)屹立:意为如同被刀騞然劈开似的直立。騞,以刀劈物声。擘,剖分。
状:描述。
畴(chóu):农田。衍:延展。
澄湖:当指阳澄湖,阳澄在常熟城南。
荡潏(yù):水流波涌。
毗陵:古郡名,指镇江、常州、无锡地区。震泽:即太湖。
厥高鑱(chán)云:山高之高,刺入云端。厥,其。鑱,刺。
水阴:水的南面。上薄:指自虞山南望湖水,水面向南伸展,上近天际。
决眦(zì)穷睇(dì):意为穷尽目力,张目远望。眦,眼眶。睇,看。
钱牧斋:钱谦益,字受之,号牧斋,常熟人,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,明代万历年间(~年)进士。后来在南明王朝中任礼部尚书,清兵南下,率先迎敌,官至礼部侍郎。因丧失民族气节,为士人所不齿。
惘:迷惘失去方向。
阿:边。
泰半:大半。
剥脱拳秃:树皮脱落,树干光秃而曲结回绕。
昃(zè):日西斜。
常建:盛唐诗人,写诗多以山水寺观为题材。著有《常建集》,其五律《破山寺后禅院》为传世名篇。
木樨(xī)花:桂花。“樨”也作“犀”。
言子:孔子弟子言偃,字子游。仲雍:吴太伯弟,后立为王,其后人建立吴国。言偃与仲雍墓均在虞山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吴地纪曰:仲雍冢在吴乡常熟县西南虞山上,与言偃冢并列。”
翼日:明日。
吴门:苏州别称。
蓬户:船蓬上的窗户。

赏析

  这篇散文以行程为线索,采用移步换景、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,将登山越岭所见的风光景物逐一展现于笔下,作者或远望,或近观,或仰视,或俯察,视角不停变换,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。全文用笔简炼,随意挥洒;移步换景,描写真切如画。

  这篇散文行文时无论描摹近石远山,还是写苍烟渺霭,都萃形、光、色于一体,让人目不暇接。此外,作者还以简洁的文笔点出人文景观,如拂水山庄旧址、破山寺及言子、仲雍墓等,以反衬虞山之胜。通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与喧嚣尘世相割裂的静态的自然,笼罩着一种淡雅的诗美意境,特别是文末写行数十里回望虞山,“犹蜿蜒在篷户,望之了然,令人欲返棹复至焉”,以回应之笔表现自己余兴未尽的心理感受,文已尽而意无穷,委实耐人寻味。同时,也与文首“坐萃景楼望虞山,乐之”相照应,揭示此次虞山之游,是以“远望神往”起始,以“回望欲返”作结,首尾呼应而又浑然天成。

  文中,“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”数句,感叹钱谦益既为常熟人,家乡有如此名胜佳地,却如此糊涂,不能隐居终生。由此我们看出作者的人品和藏身山水、超然脱俗的理想。类似的感慨在《游狼山记》中亦有流露:“余又益槁枯朽钝,为时屏弃。独思遗外身世,捐去万事,徜徉于兹山之上,荫茂树而撷涧芳;临望山海,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;左挟书册,右持酒杯,啸歌偃仰,以终其身。”相比之下,《游虞山记》中作者的表达较为婉转,而《游狼山记》则更为坦露。

  有趣的是,清人沈德潜亦有《游虞山记》传世。与张裕钊不同,他只是稍识虞山面目,未能尽探幽深险峻之佳境,却因此悟出一种处世之道:天下胜景,若留有余地,则意味无穷;尽情探历,欲求览无余,反而兴味索然,世间事物往往如是。可见,同样一座山,审美主体不同,所见景物不同,得到的人生感悟亦自不同。惟其如此,它才具有恒久不变的魅力。

  这篇文章写虞山之景,无论描摹近石远山,还是写苍烟渺霭,都具有诗情画意,体现了作者状物写景的功力。这篇文章抓住了不同景物的特征,融情于景,刻画逼真,文末写回望虞山:“令人欲反棹复至。”表现余味未尽,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。

创作背景
作者于光绪二年(公元1876年)阴历八月十八日与友人游虞山,这篇游记即此行记游之作。
句·意

原文十八日,与黎莼斋游狼山,坐萃景楼望虞山,乐之。

译文清光绪二年秋八月十八日,我和黎莼斋游狼山,坐在萃景楼上,远望虞山,觉得景色很美。


原文二十一日,买舟渡江,明晨及常熟。

译文二十一日就雇了船过江。第二天早上,到了常熟。


原文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,居于常熟,遂偕往游焉。

译文这时易州赵惠甫恰巧免官回来,住在常熟,便与我一同去游玩。


原文虞山尻尾东入熟城,出城迤西,绵二十里,四面皆广野,山亘其中。

译文虞山后面向东延伸进常熟城。出城斜向西,绵延有二十里地,四面都是广阔的田野,山横亘在中间。


原文其最胜为拂水岩,巨石高数十尺,层积骈叠,若累芝菌,若重巨盘为台,色苍碧丹赭斑驳,晃耀溢目。

译文其中最好的景点是拂水岩,大石高有几十尺,一层层堆积重叠着,像层积的灵芝,又像重重叠叠的大石盘修筑的平台,有暗青色、红色,斑斓驳杂,光彩夺目。


原文有二石中分,曰剑门,騞擘屹立,诡异殆不可状。

译文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,叫剑门,陡峭如裂开一般屹立着,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。


原文踞岩俯视,平畴广衍数万顷。

译文蹲在岩石上,向下望去,田地平整广阔约有上万顷。


原文澄湖奔溪,纵横荡潏其间,绣画天施。

译文澄碧的湖水,奔流的小溪,纵横交错,流淌着,翻涌着,华美得像一幅天然的图画。


原文南望毗陵、震泽,连山青以相属,厥高鑱云,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。

译文向南望见毗陵、震泽,山青翠相连,高耸入云,雨气和日光参差错落在各山峰上面。


原文水阴上薄,荡摩阖开,变灭无瞬息定。

译文水汽逼近,忽开忽合,瞬息万变。


原文其外苍烟渺霭围缭,光色纯天,决眦穷睇,神与极驰。

译文它的外面,烟云弥漫,光色满天,极目远眺,心游天外。


原文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,钱牧斋之所尝居也。

译文岩脚下是拂水山庄的旧址,钱牧斋曾经住过的地方。


原文嗟夫!

译文唉!


原文以兹丘之胜,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,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。

译文凭着这么好的山丘胜地,钱先生却糊涂地不能隐居在此终了一生,我和赵惠甫却快乐地不想离开啊!


原文岩阿为维摩寺,经乱,泰半毁矣。

译文山崖的边侧是维摩寺,经过战乱后大半被毁坏了。


原文出寺西行少折,逾岭而北,云海豁工,杳若天外,而狼山忽焉在前,今指谓易州:“一昔游其上也。”

译文出了寺向西走,稍微转个弯,过了一道岭,然后向北,只见云海豁然开朗,渺渺茫茫,仿佛天外一般,而狼山忽然出现在前面。我指着狼山对赵惠甫说,前些天我在那上面游玩过。


原文又西下,为三峰寺,所在室宇,每每可憩息。

译文又从西边下去,是三峰寺,所在房屋,间间都可休息。


原文临望多古树,有罗汉松一株,剥脱拳秃,类数百年物。

译文走近寺一看,里面很多古树,有一株罗汉松,树皮已经剥落,树干光秃,像是上百年的树。


原文寺僧俱酒果笋而饷余两人已,日昃矣。

译文寺里和尚准备了酒菜、水果,请我们两人吃,太阳将要西斜。


原文循山北过安福寺,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。

译文我们沿着山向北走,经过安福寺,那就是唐代诗人常建诗中所说的“破山寺”。


原文幽邃称建诗语。

译文清幽深邃,和他诗中描绘的相符。


原文寺多木樨花,自寺以往,芳馥载涂。

译文寺里多桂花树,从寺里过去,一路上充满着芬芳。


原文返自常熟北门,至言子、仲雍墓,其上为辛峰亭。

译文从常熟北门返回,我们便到了言子和仲雍的坟墓。上面是辛峰亭。


原文日已夕,山径危仄不可上,期以翼日往。

译文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,山路陡险无法上去,相约第二天去游玩。


原文风雨,复不果。

译文因为刮风下雨,又没有成行。


原文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。

译文于是二十四日乘船往吴门去。


原文行数十里,虞山犹蜿蜒在蓬户,望之了然,令人欲反棹复至焉。

译文走了几十里水路,虞山好像还在船篷上面蜿蜒曲折,望去清清楚楚,使人想要掉转船头再去游玩。

上下句(填空)

上一句是什么

_______________,与黎莼斋游狼山

_______________,乐之

_______________,买舟渡江

_______________,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

_______________,遂偕往游焉

_______________,出城迤西

_______________,四面皆广野

_______________,其最胜为拂水岩

_______________,层积骈叠

_______________,若重巨盘为台

_______________,晃耀溢目

_______________,曰剑门

_______________,诡异殆不可状

_______________,平畴广衍数万顷

_______________,纵横荡潏其间

_______________,南望毗陵、震泽

_______________,厥高鑱云

_______________,水阴上薄

_______________,变灭无瞬息定

_______________,光色纯天

_______________,神与极驰

_______________,钱牧斋之所尝居也

_______________,以兹丘之胜

_______________,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

_______________,经乱

_______________,出寺西行少折

_______________,云海豁工

_______________,而狼山忽焉在前

_______________,又西下

_______________,所在室宇

_______________,临望多古树

_______________,剥脱拳秃

_______________,寺僧俱酒果笋而饷余两人已

_______________,循山北过安福寺

_______________,幽邃称建诗语

_______________,自寺以往

_______________,返自常熟北门

_______________,其上为辛峰亭

_______________,山径危仄不可上

_______________,风雨

_______________,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

_______________,虞山犹蜿蜒在蓬户

_______________,令人欲反棹复至焉

下一句是什么

十八日,_______________。

坐萃景楼望虞山,_______________。

二十一日,_______________。

明晨及常熟,_______________。

居于常熟,_______________。

虞山尻尾东入熟城,_______________。

绵二十里,_______________。

山亘其中,_______________。

巨石高数十尺,_______________。

若累芝菌,_______________。

色苍碧丹赭斑驳,_______________。

有二石中分,_______________。

騞擘屹立,_______________。

踞岩俯视,_______________。

澄湖奔溪,_______________。

绣画天施,_______________。

连山青以相属,_______________。

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,_______________。

荡摩阖开,_______________。

其外苍烟渺霭围缭,_______________。

决眦穷睇,_______________。

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,_______________。

嗟夫,_______________。

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,_______________。

岩阿为维摩寺,_______________。

泰半毁矣,_______________。

逾岭而北,_______________。

杳若天外,_______________。

今指谓易州:“一昔游其上也”,_______________。

为三峰寺,_______________。

每每可憩息,_______________。

有罗汉松一株,_______________。

类数百年物,_______________。

日昃矣,_______________。

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,_______________。

寺多木樨花,_______________。

芳馥载涂,_______________。

至言子、仲雍墓,_______________。

日已夕,_______________。

期以翼日往,_______________。

复不果,_______________。

行数十里,_______________。

望之了然,_______________。